看不懂现代诗,如何欣赏,求解?
现代诗不再追求格律、韵律之美,也不追求所谓形式美、建筑美,作者觉得只要能表达自己的诗意,便无所谓格律、韵律之美,彻底解放了古典诗歌的束缚。所以称现代诗也为自由诗。
作为中国人来讲,习惯了格律、韵律之美的古典诗词,对于现代诗是很不习惯的。现代诗没有了古典诗词的那种格律和韵律,拉长了篇幅,但内容似乎并不比古典诗词丰富。我们很多人能背诵上百首古典诗词,但可能没有几人能背诵几首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的欣赏,也很难像古典诗词那样易于把握。甚至有很多现代诗,更是让人莫名其妙,无处着手进行欣赏。不知是水平退化了还是现代诗已脱离地球的意义进化到了外太空的水平。用一些现代诗人的话来说,我写的诗不是给现代人看的,是给未来人看的。
但究其根底,不管怎样的诗,只要称其为诗的作品,写得有一定内涵和水平,终究是要欣赏的。怎样欣赏,这里说一些个人浅见的体会。
1.现代诗不管怎么写,总脱离不了文字。所以欣赏现代诗,首先还是要看诗歌文字,也即文本本身。逐字逐句地看,理解字、词、句意,找关键句或诗眼,就文本本身提供给读者的信息进行理解。
2.联系诗歌提供的时代,熟悉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时代背景、诗歌反映的时代背景,通过背景解读诗歌内涵或诗歌形象。然后再与文本解读结合起来,一般来说,浅层次的欣赏应该就能达到了。
3.再深一点欣赏的话,就联系诗歌创作的文学手段,如对比、夸张、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抒情方法,如叙述、描绘、议论等描写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该诗产生怎样的文学效果。
4.更深一点,就该诗进行文化解读。当然,要步入这一解读,那这首诗一般都是比较优秀,内涵很是丰富的诗了。
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包括律诗与绝句)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先把概念捋清楚一下。
中国诗歌分为现代诗和古代诗。现代诗就是题主指的“现代新诗”,而古代诗却不止题主括号里的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属于古诗中的近体诗,都是严格遵守平仄格律的诗歌形式,但是还有大量不遵守平仄格式的诗,或者创造早于平仄概念产生时期的诗,我们统称为古体诗。
所以,如果题主问的是现代诗和近体诗(律诗、绝句、排律)的最根本区别,那毫无疑问是是否遵守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是在汉字平仄的基础上,固化了诗句的平仄组成,精确到每一个字的平仄,都可以在平仄格式中推导。虽然会有“一三五不论”的讲法,但是在格律诗的诗句关键位置,平仄一定是固定的,是以两个音节交替变化出现。如果不遵守这个原则,就不是近体诗,而是古风了。
平仄我们今天笼统来讲,除了入声字之外,大致一二声入平,三四声入仄。虽然用今天发音来区分平仄并不精确,但是在开始学诗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
近体诗的四种基本格式是“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不论是五言,还是七言,不论是绝句,还是律诗,或者排律,都是首句从这几种格式起笔,然后再根据平仄推导原则推导出整首诗的平仄关系,并在创作诗作的时候严格遵守。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这就是“仄起仄收”格式,根据“对”的原则推出第二句,“平平仄仄仄平平”,我们看第二句“一行白鹭上晴天”,除了首字“一”之外,其他字都是合平仄的。第三句要和第二句相黏,却要以仄音断句,所以会对平仄做出小改动,“平平仄仄平平仄”,“窗含西岭千秋雪”,字字合律,再根据对句原则,推出第四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门泊东吴万里船”除了首字“门”之外,其余皆合律。所以这是一首严格合平仄格律的七绝。
现代诗句式都不整饬,自然不会把自身的汉字发音来套用这一套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但是,现代诗是不是就不讲音韵呢?答案是否定的。
诗是韵文。不管现代诗还是古代诗,都是必须押韵,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契合语言发音习惯的,也就是必须通顺、上口、抑扬顿挫、高低有致,让读者吟诵起来能够找准发音的合理性以及音律的美感。如果一首诗念起来磕磕绊绊,怎么可能口口相传,表情言志?
所以现代诗也是讲音律美的,只是不遵从近体诗的那套固定平仄规则而已。这是现代新诗和古典近体诗的最重要区别。
但是古典诗还有开始提到的古风,如果题主问的是现代新诗和古典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最根本区别,那又该如何回答呢?
古体诗不遵守平仄格律,那么在创作的时候和现代诗就极其相似了。不在乎句式长短,不用一韵到底,不用对仗成句,内容上也可以跳出格律诗的“起承转合”,浪漫恣肆,随心所欲。所以,古体诗在创作时和激情蓬勃的现代诗是一样的。
平仄出现之前我们不讨论,平仄出现之后的古体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不喜欢格律对创作的限制,才没有在格律诗出现后萧条,而是和近体诗齐头并进、一同发展,成为中国古诗的两大派别。
标签: 描写大自然的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