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曾国藩身上学到哪些精神?
曾国藩32岁那年,给自己订了个日课册,名之曰《过隙集》: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谨言、养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
1、主敬,整齐严束,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主静,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小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5、读史,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
6、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需一一记出。
7、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
8、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9、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6修炼自己的身心,需要你出手的时候动如脱兔,毫不迟疑,拿出100%的心力去应对挑战。
早上睁眼即起,是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受到一名京剧艺术家盖叫天的影响,他有一句名言就叫睁眼即起,不磨磨唧唧,珍惜宝贵光阴,一天之计在于晨。和曾国藩的早起如出一辙。深深影响了我的人生。
谨言慎行,谨记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而且说话太多,特别耗费气血。
当然曾国藩是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他身上可圈可点的地方太多了,自然对后世起到资政育人的东西不少。
学史可以明做人。学史以明智 ,鉴往而知来。
《曾国藩家书》有言:“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时常将这句话警醒自己并训诫后代,一来成就了自己,被世人称为“千古第一完人”;二来成就了家族,使得曾家后代从未出过败家子。
曾国藩一生严于律己,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完人",更夸张的是据说曾家后代从未出过败家子,让人不得不惊叹于曾氏家族的家教。
曾国藩的家训十分著名,其中很多都值得我们学习。"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时常将这句话警醒自己并训诫后代。
"奢"、"逸"、"骄",简简单单三个字,却囊括了人生的方方面面,真正的参透了,足以让你迈上人生新境界。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李商隐就说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就会发现一个"勤"字可发家,一个"奢"字可败国。
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两晋奢侈斗富、隋朝隋炀帝好大喜功、晚唐的享乐奢侈、晚晴八旗的奢侈腐化······最后的结果却是一个比一个凄惨。
只有节俭方能长久。《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不止要在物质上节俭,精神上更要学会克己。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依靠内心安静才能修养身心,只有依靠俭朴的作风才能培养品德。
人败离不得个“逸”字
《左传·闵公元年》有言:"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贪图享乐就好比饮鸩止渴,所以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老祖宗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无论是古代的经书还是史书,都强调这一点,可见其重要性。
世人都在追求安乐,却不知安逸的环境容易磨灭一个人的斗志。相反,正是那些苦难、忧患才是砥砺我们的磨刀石,推着我们前进。
孟子有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只要活着,就应该学会从忧劳困苦中磨练自己,而不应该沉于安乐。
曾国藩带领湘军与太平天国三次交锋都打了败仗,损失惨重,自己几次跳河自杀被救。作为一个败军之将,曾国藩在向清政府的上奏中把屡败屡战换了一字,换成屡败屡战,这一字之易,体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精神气概:决不屈服,决不退缩,倒下了再爬起来。这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精神的最生动的体现。他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有着人生智慧的闪光,对于后来人而言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笔者认为屡败屡战有三层内涵,一这种精神起于报国之志,二这种精神基于坚忍之心,三这种精神源于湖湘之魂,也就是分别从做事、做人、修身三个方面来诠释它的精神内核。
一、屡败屡战的精神起于报国之志。身居茅庐却心忧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具有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曾国藩作为一个晚晴知识分子,也受到了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他所处的时代,清政府已经是一个风雨飘摇,腐败不堪的落魄帝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那种为国效命、拯救苍生的思想也在逐渐发芽。他相信只要朝廷的稳定、明主励精图治就可以实现中华强大的目的。
戎马儒将平内乱。小说中的故事从曾国藩丧母回家奔丧开始。当时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声势浩大,战事已席卷半个中国。而曾经能征善战的绿营、八旗兵已经腐朽不堪。当地的官员十分恐慌,为了打持久战,参考先前镇压白莲教的方法,准备在地方办团练。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由于战火也烧到了长沙,当地的领导班子们商量了一番。小设计谋请出了在家守丧的曾国藩。曾国藩在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这只湘军从千人发展到近两万人,一个不是朝廷的正规部队最终攻下南京,打败了太平天国。
志在尽忠办洋务。曾国藩处所的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 已是清王朝内忧外患之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次惨败,使得颇有民族意识的曾国藩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悲痛和愤怒无法抑制,他开始意识到另外一种危机比太平天国所造成的危机可怕得多。同时,战争让他也真正懂得了船坚炮利的威力,于是他加紧催请清政府采用西方先进武器武装军队。于是他便成为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希望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枪炮船只来解决现实的危机, 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他希望中国能渐图自强, 抵御外侮。在湘军攻陷安庆后, 第二年曾国藩即在安庆创设内军械所, 制造新式船炮。正是以安庆军械所开始,“师夷智”从一种理论转化为一种社会现实, 开始了规模宏大的洋务运动。
我从曾国藩大人身上学到了三点,分别为
一、为人处世要通达
从曾国藩在长沙“打脱牙和血吞”以及江西受困,可以看出他早年是一个典型的“愤青”。单线思维、唯我独革、愤世嫉俗、矫激傲岸。做起事来手段单一、风格强硬、纯钢至猛、一往无前。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居心正大,人浊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因此处处碰壁,动辄得咎。
曾国藩第二次复出,在与世界的战斗中就变得圆润了。他就认识到,行事过于方钢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哪些他以前看不起的虚伪、麻木、圆滑、机诈,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要手段。只有必要时和光同尘,圆滑柔软,才能顺利通过一个个困难的隘口。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达到胜利的彼岸。
其实,一个人对外人变得更加通达,使自己内心的容量变得充分放大,你的精神境界才能上个层次;在做事的时候,关键也不取决于你自己有多牛、多能干,关键取决于你能调动多少资源来帮助你。
二、人际交往要真诚
曾国的名言“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曾国藩领导力的核心并非是权谋,而是一个“拙诚”走天下。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曾国藩问李鸿章:“你跟外国人打交道,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李鸿章说:“我跟他们耍无赖,打痞子腔。”
曾国藩说:“不好,你要跟他们用一个‘诚’字。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是人嘛,人都讲道理。只要你用一个‘诚’字,该怎样就怎样,他就不会欺负你;即使他欺负你,那也只是实力差距带来的正常结果,总比你耍无赖、使巧计,最后吃一个大大的暗亏要好得多,对谁我们都应该秉承一个‘诚’字。”
所以,这是我在曾国藩身上学到的第二点:真诚待人,哪怕别人都对你使心眼,你也要假装不知道,一直以笨拙、真诚来回应他,时间长了,他也不好意思和你耍心眼了。平时多说些正道、实话,不怕说得多,时间长了,大家自然之道你是为大家好。直率的话也不妨多说,但是不能把恶意攻击别人当成直率,特别不能再背后谈论别人的短处。
三、尽人事,听天命
回顾曾国藩一生,我恍然发觉: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不过是一股水流,流到哪里,完全是由地形决定的。而我们其实不过如一粒豆粒,在命运的簸箕中随机跃动。
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在清朝后期能打过外国侵略吗?你怎么看?
成吉思汗,我估计是打不过的,在当时冷兵器时代哪能和近代欧洲热兵器时代对抗呢,成吉思汗虽然灭国四十,用兵如神,可他得有像近代欧洲军队那样优良的装备和作战素质才行,面对数不尽的欧洲军队和火枪,蒙古军队只会像清朝末年骑兵一样,成了列强的人肉沙包,一排倒一排。
近代战争史就是个例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入侵大清,首先从天津入手,毕竟离国都北京比较近,他们集结两万余人通过大沽口入手,对方清军也不是吃醋的,集结二十余万抵制,当时就拿出了王牌军队,那就是驰骋欧亚的蒙古骑兵。他们的统帅是有名的将领僧格林沁,他还和成吉思汗有血缘关系,是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的后裔,继承了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王,他算得上典型的蒙古统帅,用的也是成吉思汗战术,曾经顺利的狙击太平北征军。李开芳,林凤祥都被他们拖得弹尽粮绝,最后战斗到底,还是败在僧格林沁手下。太平天国倾覆清朝就此失败,北路军刚到北京附近,清朝官员,地主本来想携着家当逃跑,一闻太平军覆灭才打消了念头。
僧格林沁因此战功被咸丰帝嘉奖,名气一下打了出去,称的上北方最有实力派人物,可是当清朝再次面对威胁时,他却失灵了,英法联军从大沽口之战击败清军,一路上清军打野战式狙击联军的西进,面对向北京的步步逼近。僧格林沁出面了,他的蒙古铁骑再次用上排场,对方和太平军一样,都有火器,可实力悬殊,占上风的蒙古军仍未取胜,反而溃不成军。僧格林庆一向战术就是正面御敌,可他们挡不住联军先进的火炮,最后退到八里桥,八里桥之战是最出名的,这也标志着蒙古骑兵最终走上衰落。僧格林沁指挥上失误和武器的落后,导致大败被英法联军撕了个口子,直接进入北京,进而奔向咸丰帝的避暑之地,圆明园。这也正是蒙古铁骑和列强巅峰对决,而成吉思汗呢,有过之而无不及,僧格林庆也正是最好例子。
一个时代不能放在另一个时代比较,成吉思汗当时所处的时代是中世纪,世界各国都处在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局限,导致地理闭塞,那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瞩目的地方,世界其他国家都处于零星的分裂半分裂状态。成吉思汗面对的宋,金,夏早已立国超过一百年,国家老朽,西方也一样,古老的国家不少,欧洲还处在宗教内斗的黑暗时期,不停的有十字军东征,更说不了什么先进,所以历史给成吉思汗创造了很好的机会,他正是利用这种优势才大败所有对手的。成吉思汗连年征战,常常以少胜多著称,拿着起家的二十万战胜金国五六十万,又西征花剌子模,打败了其四十万大军,远征俄罗斯,击败联军二十万。成吉思汗用兵不止是战术,而且武器精良,吸收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中原火器技术才取得皆皆胜利的。
而清朝后期呢,就像我们所说,西方早已占优势,他们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又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带动军事领域,也不断的伴随他们进一步走出国境,而征服世界,英国率先走在最前列,他占有世界各地,成了世界史上面积最大的帝国,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在亚洲,英国占领了全印度和东南亚部分地区,建立东印度公司,继续掠夺被占地资源。法国呢当时实力算第二,曾经著名军事家拿破仑就是法国的,可惜法国政局动荡,但不影响其国力,像这两个世界上顶级超级强国入侵大清,大清能不败吗?
而成吉思汗创建的蒙古帝国排到大英帝国后面,人类历史上老二,他就算放到那一时期,也只是比较而已。成吉思汗一身战术,喜欢大迂回大包抄,佯装逃跑,诱敌深入,可面对打科技战的外国侵略者,还得去向他们学习,学习根本就是改变自己国家的体制,冷兵器时代还得要结束才行,这样成吉思汗战胜外国侵略者就游刃有余。
打仗战法重要的同时,最主要还是武器先进,像今天美国,就因为有别国没有的东西,才成为世界警察的。武器不先进,也最后落得和清朝一样,而成吉思汗呢,恰恰用到实处,他当时就认识到这一点,如果不是中原而来的新玩也,他就不会成为世界征服者。如果把他拿冷兵器时代放在清朝末年的话,就是停滞不前,他就是僧格林沁。
标签: 陈玉成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