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txt,于丹论语心得TXT下载

ysladmin 27 0

个人感觉于丹的《论语》讲得很好,为什么有学者会反感她?是不是出于嫉妒?

谢谢邀请。

于丹是著名的文化学者。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个方面有着广泛的涉猎和了解。从儒家孔孟之学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到黄老之学的《老子》《庄子》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兴趣广泛,无所不包。多年之前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论语心得》之后,一战成名之后,获得了无数粉丝的喜爱。于丹乘着人气高涨的东风一鼓作气,接着又讲了庄子的专题。随后,就成了央视文化访谈节目的常客,讲了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话题。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有关于昆曲的,大概是《于丹 游园惊梦》讲的是昆曲之美。总之,于丹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宣传者和鼓吹者,对这些年来传统文化的强势回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是永远不变的自然规律,以于丹的文化修养,当然也会明白这个道理。于丹从大红大紫,几乎成为中国传文化的代言人,到逐渐为人所诟病甚至反感,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的自身学养。

于丹论语心得txt,于丹论语心得TXT下载-第1张图片-二喜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于丹是大学教授,但她的专业不是传统文化的某个方面,而是现代传媒学。于丹讲传统文化,从学术上来说,就是业余爱好。因此,于丹讲传统文化最大的问题是博而不精。因此,虽然她既能讲《论语》也能讲《庄子》,还能讲《昆曲》但她的讲解,都是不会面,有漏洞,有缺陷的。因此,她的讲解,只能算是一种现代心灵鸡汤,与传统文化的学术解读是有差距的。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有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了。大多数中国人对它是尊重的和敬畏的,因此,大家都希望它能够被正确解读。如果它有时代局限性,我们可以指出来。使它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但不能曲解它。因为曲解之后会产生反作用,从而形成对历史的误读。于丹的论语解读中,这样的问题是很多的。

如果说于丹把《论语》熬成现代心灵鸡汤,对于传统文化浅尝辄止,不想深究的普通人来说,不算什么大问题。也没有太多负作用。但她在许多时候,会暴露出明显的错误。举个例子。央视《文明之旅》节目有一期聊得是传统文化中《大学》的话题,请的嘉宾是于丹。于丹对大学的解释当然是不错,对“三纲八目”的介绍也是符合原意的,这一点中国人大都明白。但她有一段话说的就很不靠谱。她说,《大学》在古代是小学生一上学就开始学的,是很浅显的学问。她的这段话是有来处的,不是她自己信口说出的。其来处在《四书集注》,在《大学章句》的开篇之前,朱熹引用 了程子的话: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自己又说:“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于丹论语心得txt,于丹论语心得TXT下载-第2张图片-二喜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于丹把程颐的“初学入德之门”的“初学”当成“初次上学”理解了。这种理解显然是不对的。古代小孩子上学最初阶段叫“启蒙”,也就是启发蒙昧。这一阶段大概两三年时间,俗语叫“读书识字”。这一阶段的所学的教材也不是《大学》,而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是认读的教材,而写字的教材是“上大人,孔乙己”等。这些教材里边,有做人的基本知识和原则,比如,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孝顺父母(香九龄,能温席),友爱兄弟(融四岁,能让梨)等等。这些基本知识学会了,也认识许多字之后,就进入人格和品德培养的阶段。这叫“入德”,也就是立身之德,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进行道德和修养的人格完善。

于丹的这个错误,如果放在古代,只要读过书的人,都会知道她说错了。可是放在现代,人们上学的程序和古代不一样了。所以,即使她讲错了,也对现实不产生太大影响。不会引起人们很大的反感,但真正懂得传统文化的人,自然不会喜欢她了。

于丹是现代传媒学的教授,她是懂得现代传播规律的,她的成名,不在于她学识的渊博,(她是博而不渊)而在于她对现代传播规律的准确把握。在利用央视出名之后,她能够立刻把知名度转换成现实利益,并迅速提现。完成价值转换。这大概是于丹引人忌妒的最重要原因。于丹的出名,靠的是副业,而她的发财,靠的还是专业。当我们看到许多明星戏子们向社会提供了垃圾产品之后,居然能够获得上亿收入的时候,看看于丹得的那点,其实不算什么。于丹的学术上是有不够完美的地方,但她为推动传统文化的回归所做的贡献,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她的错误引起人们的讨论,本身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推动。

于丹论语心得txt,于丹论语心得TXT下载-第3张图片-二喜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易经上有句话说:德簿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这句话与于丹的情况还是相符的。于丹利用现代传煤手段,爆得大名,成了传统文化的专家,而且还是万金油似的万能专家,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她都可以发表意见。但是,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古代人就说过“辛苦遭逢起一经”,一个人苦读一辈子,能通一经就不错了。那有能够全通的专家。样样通,最后只能是样样不通。

于丹在北大被轰事件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于丹对昆曲的理解,确实比较不错。我是很喜欢,也深受启发的。但是,于丹对昆曲的理解是一种美学解读。类似于文学评论。当北大举行昆曲演唱会的时候,于丹做为嘉宾被邀。在演唱完毕,演员谢幕之时,于丹被邀上台讲话。这虽然与主办方的安排有关。但于丹自己也有责任。当北大的学子们能够坐在剧场里听完演唱会之后,他们绝对不需要于丹告诉他们,昆曲美在哪里。他们更想看的是表演艺术家们,比如蔡正仁、杨凤一、史红梅、魏春荣等等,看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此,于丹上台之后,遭遇了被轰的尴尬。这也反映出了于丹盛名之下的浮燥。

总之,从于丹开始讲《论语》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现在,也并不讨厌她。她对传统文化多方面的涉猎,以及她讲话时引经据典而表现出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都让我很佩服。但她也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也是可以批评的。

《论语》梁启超称之为“国人思想总源泉。”自古是帝王将相,往来鸿儒的必修课。我没看过于丹讲《论语》节目,更没看过于丹的任何出版物。就我个人对《论语》的理解,说说我的看法。

自两汉,唐宋而来,注解《论语》的不下几十家。我个人觉得,比较好的本子,是朱熹的《四书集注》和清儒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近代钱穆的《四书释义》也很好,但是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最好不读。把儒学和禅学纠缠在一起,自以为出神入化,其实我觉得南怀瑾治学上很不严谨。儒释道,毕竟有本质不同。不能似是而非的旁征博引。别人以为南怀瑾学贯中西,精研古今,我觉得南怀瑾是歪门邪道,侮圣人之言。

对于世俗之论,我有几点儿要说清楚:

第一,有一种论调,说不是于丹普及,谁知道《论语》?我的反驳,于丹没出生之前,知道《论语》的也不少吧?换言之,《论语》的兴衰,岂是一个区区于丹,左右得了的。以始皇帝之暴而焚天下书,《论语》不也没毁吗?说于丹,几个人知道她是干嘛的?反正我真不知道这个人是干嘛的。

第二,说什么言论自由,解释自由。搞物理,数学需要精确。难道认为搞文学,经学就可以自己臆测,随便儿怎么解释都可以吗?如果,谁都能解释得似是而非,看似有理。那孔子还说什么“放郑声”?还说什么“恶郑声之乱雅乐”?每个人都能解释了,还有什么不能的?孔子的语录并不高深,但是不高深不意味着就能随便儿一个什么人,随便儿的解释就行的。

第三,于丹也好,张丹,或者别的什么丹也罢。讲《论语》也好;讲《道德经》也罢。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师承,或者德性博厚,或者切实有得于心而身体力行。就别借圣人之学,假君子之道,据一己之见,侮辱圣言,误导众人了。

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你们索隐行怪,不就是为了金钱,知名度,和商业利益嘛!

标签: 于丹论语心得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