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摘抄

ysladmin 29 0

如何评价《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那个时代在美国被成为“懦弱的五十年代”或者“寂静的五十年代”。文章主人公霍尔顿是中产阶级的青少年中学生,是那个时代“垮掉的一代”的典型代表人物。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录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生活的实质。


霍尔顿是个苦闷彷徨的少年,他用消极糜烂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看不惯庸俗虚伪的世道,但却无力与强大的社会相抗衡。他向往东方哲学,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儿守望,要是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吧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摘自原文22章节,这是生动、细致地指出现实中青年的苦闷、彷徨,指出人的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加重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摘抄-第1张图片-二喜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故事情节时间跨度很小,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力度却很大。异化是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是现代社会中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现代哲学的重要概念。在现代工业文明及后工业文明里,技术挤压着人的原始生活空间,提高了人的感官的自由系数,却降低了人的精神的自由系数。

人迷失了自我,泯灭了自我,向着“非人”的异化状态沦落,而社会也向着物化的异化状态跌落。异化问题的核心维度是价值的维度,人是目的、人是价值的尺度这样的古典哲学命题受到了挑战。然而,道德作为考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标尺,关系着人学目的论中终极价值的内部结构与内部机制,也应该成为异化问题的重要操作性维度。

《麦田里的守望者》表现的社会是一个异化的社会,也是一个道德堕落的社会。在这种社会范围内的整体性的堕落中,个体的堕落有可能在表层的堕落之下蕴含着深层的反堕落和道德的信息,有可能具有积极的内涵。霍尔顿以其自身的堕落揭示和反抗着异化社会中道德的堕落。在其堕落中可以窥见某种道德性,他所展示的是堕落行为里的道德,一种堕落的道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摘抄-第2张图片-二喜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艺术特色: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作者把重心放在对人物心理的深度剖析上,他以细腻而探析的笔法,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主人公霍尔顿的矛盾心态,描绘出霍尔顿复杂的精神病态。国内外分析霍尔顿精神病态的文章很多。

德国学者汉斯·彭纳特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着力剖析了霍尔顿的孤独。他认为霍尔顿心中有两个世界:——个是由阿克莱、斯特拉德莱塔以及妓女孙妮等人所代表的丑陋世界。另一个则是由弟弟艾里、妹妹菲比以及修女等人所代表的纯洁、美好世界。霍尔顿因为发现后一种世界的日渐消失而感到孤独。

国内评论家罗世平认为霍尔顿在纽约游荡的三天中企图消除他与同胞、社会之间的隔膜,试图达到一种超越自我中心的境地。但事与愿违,霍尔顿所去之处似乎都有一种无形的墙将他与别人隔离开,使他始终只能在社会的围墙外游荡而不能与社会合为一体。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摘抄-第3张图片-二喜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罗世平写到:“霍尔顿为克服隔离感而产生的痛苦,又试图退化的知觉尚未产生的合一状态,即人诞生前的状态。他渴望能返回象征自然、黑暗的子宫。然而,霍尔顿似乎只能在幻想中寻求这种退化性的合一状态。他幻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创作背景: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刚刚赢得了二战的胜利,成为了一个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在这样的时期,“纽约”就是美国实利主义社会的一个代表。它象征着最“假模假式”的一切,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一片荒原,没有人在意别人的感受。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1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

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浊见清;一昏见明!叛逆是虚伪社会的产物!

意识流的天马行空加上塞林格犀利的笔触,一幅少年的内心世界浮现眼前——叛逆、堕落是面子;孤独、无助是里子。

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出生于富裕家庭的中学生。他厌烦这世界,打架酗酒样样都会,即使因此被学校开除,他也无所谓。他不爱读书,他渴望悠悠荡荡,他的理想是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那些跑起来却找不到方向的孩子。

宾馆里不三不四、寻欢作乐、忸怩作态的人,霍尔顿感到恶心;他稀里糊涂招了妓却又害怕了,最后还被打了一顿;女友还是一个假情假意的人。虚伪社会就这样毫无情面的显于花季少年的面前!

后来他向妹妹倾诉了自己的困顿与理想: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一浊见清、一昏见明:霍尔顿的‘叛逆’又何尝不是虚伪社会的产物?他的‘叛逆’是一种不成熟,正是这种不成熟,所以他渴望远离虚伪社会的喧嚣,才敢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即使遍体鳞伤。

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不成熟的理想主义者会为理想悲壮的死去,而一个成熟的理想主义者则愿意为理想苟且的活着。

标签: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