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沈阳12岁男孩坠入冰湖,六旬老人施救未果双双溺亡,家属称「老人不会游泳」?应该如何救援?
救人,不需要资格!危急救人,虽死无憾,不要让怯懦的质疑者大喇叭蛊惑人心!
据媒体报道,2020年11月22日,辽宁沈阳于洪区一老人营救一坠湖男孩时,不幸冰面发生二次破裂塌陷,导致老人和小孩同时遇难。
事后查明,这个见义勇为的老人,其实才来这个小区3个月,自己也不会游泳,这在网上引发了转大争议,一是不会游泳的老人是否该出手救人;二是救人的方式是否正确?
小本相信,好人好事,网络上,大家还是正能量的,是非观肯定有;现实中,岀点儿钱,出一些力,多数人还是愿意帮一把的;但是面临风险,特别是风险不明,甚至是有生命危险时,不少人还是要考虑一下的,既有值不值得的考量,也有个人利益(经济、名誉、生命)的考量!
但是,在危急关头,涉及生命的见义勇为事件中,如有人正在溺水,正要跳楼(河),正在进行不法伤害。。。这些既有出手施救的黄金时间限制,又有个人风险,需不需要讨论出手的必要性,施救方式的正确性?
小本在沈阳呆过四年,常在浑河边上走动,11月下旬,一方面,冰水中,小孩的生存时间并不长,也就是说,施救的黄金时间无限缩短;另一方面,冰面薄,施救的风险真的很大;还有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直接下水,不会游泳的人也是能胜任的!
本案中,这个65岁的老人在家中听见孩子的呼救后,顾不上锁门和换鞋,马上奔跑到冰面进行营救,并从冰面爬到小男孩儿附近,老人的勇气可嘉,行为是光荣的,操作是正确的,只是运气不好,冰面发生二次破裂塌陷,导致老人与小孩双双落入冰冷的河水之中。。。
救人,不需要资格!危急救人,哪有时间来考虑与选择,全靠个人的品性、能力、运气来决定命运!
不会游泳的老人不应该救援冰水中的男孩儿?
质疑者,滚蛋!
11月22日,辽宁沈阳一名12岁男孩与伙伴在景观湖冰上玩耍时,冰面突然破裂男孩坠入水中。一名65岁老人听见呼救,穿着拖鞋从家里跑出去营救,也落入水中。两人被打捞上来时已双双不行溺亡。老人儿子称,父亲根本不会游泳,平常给小区做保洁,非常热心。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正准备为其申报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精神可嘉,但一定要量力而行,不然的话,“勇为”无果,可能还会搭上个人性命!我相信这既不是老人家属,也不是全社会所愿意看到的。
我一直对媒体不吝赞美之词地报道某某12岁的孩子不会游泳却去救落水的7岁儿童;某某收废品老人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去援助贫困学生……这样的新闻不予苟同。
今年初,浙江湖州83岁的收废品老人,在同样84岁的老伴患有心脏病以及高血压等并发症,已经影响到脑部神经,生活不能自理的境况下,因为疫情捐款1万元,还留名“知恩者”。
靠收废品为生的老人捐款1万。图中收款者哪个不比他有钱?
对此,媒体和社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还说有500万网友点赞,留言区里,有网友 “感动哭了”。有网友说,“想到老人要收多少废品,才能攒下这1万元,忍不住落泪了······”。
这么多人点赞,可就是没见一个人因为“感动”,而效仿老人为抗疫捐款,这是为什么?
每每看了这些看似正能量的新闻,我真的觉得很扎心!
比如这位可敬的老人,明知道自己不会游泳却毫不犹豫的踏上冰面,精神确实可嘉,但是,这样的“见义勇为”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真的值得提倡吗?
事实上,在他跳入水中的那一刻结局已经注定,自己不会游泳你就算抓着了落水者,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共同遇难,而且还会给其他施救者造成救援难度。本来救一个人就可以了,现在反倒得救两人。
爱国经典篇章?
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2、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3、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4、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5、华罗庚回国: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标签: 感动中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