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一个养20只羊的羊圈,养繁殖母羊好,还是育肥羊好呢?
针对你提出的想法应该是有养羊的计划。农村有山林,有养羊的地理优势条件,养羊市场前景比较广,怎样怎么有针对性计划养殖,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用我专业养殖角度怎么分析解剖:
由于养殖业的兴起,怎样养殖才能产生最大经济效益?怎样养殖才能更好地规避养殖风险呢?选择养殖什么品种和种类也成了我们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1. 市场分析:今年受疫情影响,养殖行业也经历了短暂的寒冬,迎来了养殖业的一丝希望,今年养殖更甚去年的规模和数量,由于失业比列加大成千上万年轻人都回到农村创业。信息化养殖,5G养殖,龙头企业+农业合作模式等都在悄然升起,用信息化去养殖才能在养羊行业前端,从而创造利益的最大化。
2.选择养羊相对市场瓶颈没有那么大,需求还很广阔,市场风险要小很多;由于第一次投资较大,养殖周期较长,所以选择养羊的不多;因此市场波动不太大,未来养羊空间还很大,对于规模化养羊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不断的去提升和摸索。
3.建议前期分批次进羊,一边养殖一边留种,以自繁自养慢慢扩大规模,这样比较于有时间去摸索养羊技术和总结市场经验分析;如果没有养羊经验的小白切记盲目大型投资,养殖风险大,隔行如隔山,投资需谨慎。
4. 规模化养羊疾病预防需要制定一系列方案,因为羊虽然抵抗力比较强,但是一旦得病的治愈率不太高,所以技术管理很重要;如果完全圈养方式我不是很赞同,这样不利于羊的品质和质量,有场地最好可以半圈养半放牧方式饲养;圈养时颗粒的配比就很重要,因为这样饲喂,容易产生腹胀和拉稀,那么你的精料和秸秆配比就需要控制在3-5%之间最好,另外需要适量添加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补充,抗生素药物也需要添加一些(菌肽锌,喹乙醇)类药物预防和促进生长。
5.注意事项:如果是饲喂预混颗粒料为主,不能喂太饱,因为饲料吸水后会膨胀到几倍量,活动空间有限运动量小,秸秆颗粒料也会产生大量气体,更容易产生腹胀从而导致肠炎拉稀。
就算在青饲料较少的情况下,每周最少定期放牧一次以上,行之有效的运动可以增加羊的抗病能力,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文哥谈事业聊生活
#有奖征文#有没有一档综艺节目你觉得被低估了?
自从韩国综艺被打包深加工借鉴到了国内市场后,大量雷同的真人秀便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段都要霸占观众的眼球。这些以娱乐功能为主的综艺固然能让人放松精神,减掉一些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但对于传统文化难以起到相应的传播作用。哈哈一笑,印象全无,大多数观众对于国民传播度很高的综艺,评价高度相似。看腻了嘉宾明星们在荧屏中奔来跑去做游戏的观众,也开始期盼能有一款增长见识,普及文史知识的综艺。《朗读者》、《见字如面》等综艺便应运而生。不过今天要安利的并非以上两者,而是去年热播后,虽有口碑,传播度却没有跟上的《上新了,故宫》。
借着邓伦和周一围的热度,《上新了,故宫》在开播前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开播后的评分也超过了大部分真人秀类的综艺,还获得了相关的奖项。不过播出还没过半,坚持追更的人便少了许多。关于节目的吐槽从来没停过,无聊,尴尬,节奏慢,是观众们接受不了的弱点,怒打一星的人也不少。第一季的十期播出后,很快就被遗忘在了角落。跟《跑男》,《极限挑战》这类传播度广的综艺比起来,《上新了,故宫》激起的水花还是小了点。可网络上的吐槽,并不能降低本综艺的含金量,从某个角度上说,《上新了,故宫》在国内综艺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靠着模仿邻国综艺的模式做节目,没有新意,也对文创产业起不到推动作用。可中华上下五千年留下的深厚历史,总要有适当的方式向民众传播。以往我们习惯做成纪录片,让观众感受历史的魅力,解说为主导的拍摄方式像极了在课堂上念念不止的老师,教育意义是有了,趣味性却打了折扣。偶尔有了《如果国宝会说话》类的节目,也很少跑出室内拍摄的方寸天地。《上新了,故宫》的播出,把文创类综艺的主战场从室内拉向了拥有更多可能的室外,将真人秀和历史介绍进行了结合,讲述故宫的历史不再借用枯燥的纪录片当载体,也不需要照搬模仿韩国的综艺搞笑形式,做出了国内综艺应有的中国特色。
对于文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古建筑的保护至今是个难题。《上新了,故宫》,给出了比单纯关闭维修更好的保护故宫的方式,就是为它赋予更深层次的使用功能。故宫在节目中,不再只是需要不断翻修的大型建筑群,还有着不可替代的品牌效应。基于故宫的历史地位和大量的衍生文物,做出有特色的文创产品,并在节目中适当宣传,建立长久的产业行销模式,才能让古老的建筑焕发出更蓬勃的生命力。
表面真人秀,内含小剧场,鲁班猫一路卖萌的一档文创类综艺,原来野心这么大。用综艺的轻松气场,促使高大上的故宫脱去神秘莫测的面纱,露出可商业化品牌化的内核,让市场带动故宫IP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间接为故宫拉来了更多粉丝,推动对故宫保护意识的构建,这亲民的文化传播方式做的实在是高明。
用通俗的方式还原威严帝王的人生,深挖故宫内部的故事,在观众心中筑起一道保护故宫的意念长城,亲民的宣传远胜于乏味的说教。
在纪录片垄断历史文化传播功能的岁月里,中老年观众是文创类节目的主力军,老花镜加茶水的看片伴侣,是一个纪录片观赏者的标志。可历史的传播需要代际的延续,一味的迎合老一代观众的审美,不去抓住年轻人的兴趣点,早晚会造成历史知识的断层。
《上新了,故宫》恰恰是针对年轻群体,给出了一种更利于接受的文化传播形式。年轻观众有活力,却也难于长时间安静的通过纪录片了解冗长而晦涩的历史知识。他们对综艺的喜爱程度不仅和节目内容有关,主持明星的咔位人气,以及后续周边的产出都会左右他们对于节目的喜爱程度。《上新了,故宫》请高人气的明星,引进宠物带剧情的表演方式,外加故宫实景文物衍生出的文创周边产品的销售,条条都踩在了年轻观众的兴趣点上。虽然目前还是有些生硬,但起码方向正确,后续的发展也可期。
年轻群体才是文创类综艺最应该争取的观众。他们对于IP的粘性更高,为周边产品买单的意愿更强,推动节目后续传播的潜力也更大。
以综艺和明星为表,行教育和引导之实,《上新了,故宫》给出了让综艺节目更有内涵的拍摄方式。
五千年的源远流长,为我们带来的可供开发的文创IP,可不是只有一座故宫。苏杭甲天下的文人园林;岭南中西结合的建筑风物;西藏高远的布达拉宫;甚至遍布全国各地的古寺名刹,都是可以深入发掘的历史文化宝藏。单独拿出任何一个,自成体系都不是问题。只是没有一个节目,能给出更为有效的IP化方法。
《上新了,故宫》播出之后,为这些古迹也带来了IP化的可能。不止故宫能上新,只要有心,以上的文化宝藏都可以作为真人秀节目的依托,让主流观众以更轻松有趣的方式,深入了解古迹背后的历史故事。
晦涩难懂的历史知识,套用《上新了,故宫》的骨架就变成了有趣的样子,教育休闲全解决的节目还有复制发展的可能,节目组真是勇于尝试的一群人。
既能让人放松精神,又能了解相关文化常识,还能构建完备的文创商业产业链条,推动各地的文物古迹IP化发展,看完上面的分析,你还想吐槽《上新了,故宫》节奏拖沓,没有爆点吗?显然被很多人放弃观看的这部慢综艺,被低估的价值不止一两点。
如此走心又立意高远的综艺节目,什么时候才能拍出第二季呢?
标签: 600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