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新说,格言新说 勤难补拙

ysladmin 14 0

如何反驳“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为什么?

庚子年初,大疫肆虐。时至初春开学之季,学生依然不能返校就学。平时热闹的学校归于沉寂,我独自散步在空荡的校园,只有早春的景色陪伴着我。

看到春花无病开放,大疫有如剑悬威逼人命,不由地在这个春天对春花有了更深的感觉,升起对生命的无限怜惜,突然对阳明先生的“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句话有了顿悟。遂吟诗一首,畅吐感怀:

未看花时同归寂,看时方知心有寄。

格言新说,格言新说 勤难补拙-第1张图片-二喜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与春风一路行,解得阳明真实意。

——《七言•春悟》

过去,我们大都是将阳明先生的这句话当作唯心主义来看的,这难免有不识圣人贤之弊,降维圣人观点,是我们的无知和浅陋。这里不想大谈主体客体,心体性体,体用等等高深的哲学概念,只从我刹那间的体悟说起。

格言新说,格言新说 勤难补拙-第2张图片-二喜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寂",并不是我们现代人理解的无和空,恰恰是一种存在的方式。正如道家说的"无",释家说的"空"。是一种状态,一种存在的方式。阳明这句话的重点其实是强调人的实践性的,即"知行合一"的。谁人不知世上有各种各样的花,有自己没见过、叫不上名的花,多了去了。只有你去寻了,有机缘见了,才真正成为了你的认识,成了你所掌握的东西了,你不去实践,不去"行千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去实践了,去"道阻且长"了,才能认识事物的本体,才能"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难道不是这样吗?!


你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难道你的心让这朵花开,这朵花边开;你的心让这朵花谢,这朵花便能谢了么?

王阳明答道:

格言新说,格言新说 勤难补拙-第3张图片-二喜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字面意思是,当你没有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在你的心中是寂然无色的;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在你心中便呈现其原有的颜色来。其实这朵花一直存在于你的心中,不在心外。

有人说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论调”,其实是把哲学和科学弄混了,所谓“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只是马克思提出的一种说法,中国古代的哲学是没有“唯心和唯物之分”的。

冯友兰先生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书本上的哲学并非科学,并不能达到哲学家想要表达的高度”。

哲学理解都是千人千面,如果你片面的理解为“王阳明认为,你没看到花,花就不存在;你看到花,花就存在”的话,那就很难说清你到底是把王阳明当傻子,还是把古人当傻子,还是把自己当傻子了。

王阳明学说认为“心即理”,理在心中,不由物;与其相对的朱子理论认为理在物上,不由心;有人就借此抨击其为唯心主义思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同一部电影,有人觉得超好看,有人觉得超难看,有人觉得一般般,这是为何?

对于这种看上去很玄的话,不要着急下判断,不要排斥,试着去理解,无论你的结论是什么,这都是出自你的“心”,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之外。”这句话出自明代王阳明,是其“心即理”思想的贴切诠释。为便于后面的讨论,暂且给这句话起个名字叫王阳明的“花说”。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在他令人眼花缭乱的杰出成就中,最为后世乐道的是其以“心即理”为核心思想的“心学”,也称“王学”和“明阳学”。他因此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

“花说”阐述的“心即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大家知道,不管东方还是西方,最高的学问就是研究人怎样去认识世界,由此衍生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流派。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人的任务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只是人的内心的表象。柏拉图说“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黑格尔说“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老子说“道生万物”;朱熹说“理生万物”;王阳明说“心即理,心外无物”。由此可见,王阳明的“心学”应归于唯心主义范畴,再具体一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他还有一句话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用直白的话说就是“我心里怎么想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花说”诠释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要驳斥王阳明的“花说”,很简单,只消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学说搬出来即可将其驳斥得体无完肤。世界是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此花就在那里,花开花落,不管你是否看见,它们都在那儿,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赖以认识世界的科学似乎正在颠覆唯物主义者采用“科学”的方法所认识的世界。物理学的巅峰理论量子力学通过“波粒二象性”、“薛定谔的猫”、“量子纠缠”等现象模糊了质与量、主观与客观、可知和不可知之间的界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是也在相互否定中走向互相模糊?

标签: 格言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