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孩子描写秋天的作文?
这段时间,我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也是奶爸一枚,也面临着孩子教育问题。
如何指导孩子描写秋天的作文,其实很简单,不必要想象的太复杂,反而让您无所适从。
首先,带着孩子走进秋天。孩子就是孩子,抽象思维发育不完善,您如果找来很多优秀范文让他临摹,效果会很差,因为读不懂,因为没体验,因为没有心灵的共鸣。现在时间正合适,带孩子去公园、去郊野、去爬山,让孩子去玩,让孩子去看,让孩子走进秋天他才能品味什么是秋天。
其次,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领着孩子看秋天的时候,您要有意识地领着孩子去观察,不能撒手不管呦,引导很重要。看看天,看看云,看看阳光热乎乎。看看草,看看树,看看叶子随风舞。看看鸟,看看兔,看看动物忙碌碌。等等等等,反正看到什么说什么,看到什么引导孩子观察什么。
再次,不仅有拍照而且有录音。带孩子去玩,拍照的多,一般不录音吧?平时单纯出去玩,拍拍照留个念足够了,今天可不是呦。记住了,孩子都善忘的,爸妈要多个心眼,引导孩子时,尤其是孩子在描述时,用手机录个音,回家让孩子写作文时,此味药,有奇效。
最后,回家落笔成文。此时反倒很简单了,如果是小孩子写作文,那就按照孩子的录音描写出几个场景就足够了。如果是略大一些的孩子,那就再指导一下文章布局,最好加点人生感悟升华一下文章的层次。如果是初中高中这样的大孩子,建议还是以大量阅读优秀范文为主。
现在正是秋天,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孩子到外面去逛一逛,城市里的孩子,可以去公园,去郊外,而农村的孩子,可以去田野,让孩子具体地看看秋天的景物,使孩子学会观察,看看天上的云,地上的树,树上的叶,感受历经酷暑之后,秋天的凉爽,明白什么是“秋高气爽”,什么是“微风习习”,什么是“春华秋实”,这个过程,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收集素材的过程,“手里”有了足够的素材,才能有选择材料的余地。
通过具体地去观察,感受秋天,才能对秋天有感性的认识和理解。
素材有了,材料就有了,因为材料是在素材里选出来的。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要确定作文的主题。古今中外,“文以哉道”,写出一篇作文来,究竟要通过作文,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或感情,或认识,这就是所谓“主题”,不能为了写秋天而写秋天,甚至仅仅是为了写出优美的词句而写秋天。所以,要确定作文的主题,作文的主题,是选材的依据。
通过“观”和“察”(“观”是看,“察”是领悟),使你有了哪些领悟,有了什么收获,或者使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就是主题。
写景的作文,材料不能多,一篇作文,最多三个材料,可以少,但不能再多,材料一多,就显得“罗列”了。
要围绕主题选材,换句话说,选出的材料,要有利于表达主题,与主题的表达无关的材料,即使材料再好,也要舍弃。
写完材料之后,在文末,用几句话,自然而然地点明主题,点明主题的段落,一般不宜超过三行。
要表达的主题想好了,材料选好了,就可以写开头了,开头点明时间,地点,天气,和自然环境,当然,还有人物。开头不能太长,不要超过两行,否则,就显得拖沓,入题太慢,废话过多,作文的节奏也会显得松散。
写完之后,大声朗读两遍,看看能不能“朗朗上口”,有没有不顺畅,读起来“坑坑洼洼”的感觉,开头之后,中间的材料和结尾所表达的主题,是不是“水到渠成”的感觉。
需要注意的是,中间的材料,要写出秋天的特点,写不出秋天的特点,再优美的词句,都只能是“华而不实”的堆砌,是苍白无力的,主题的表达也就缺乏了根据,成了“口号式”的“喧嚣”。
秋天真的很美,如何才能用文字再现美丽的秋呢?
首先要抓住秋天的特征。要想写出本真,就去好好观察,不只用眼还要用心去观察。
秋色缤纷,湛蓝的天空一碧如洗纤尘不染,轻飘的白云千姿百态如诗如画。最美是秋叶,层林尽染。让孩子们自己去找找有几种颜色,黄的红的白的黄绿的红绿的。再仔细瞧瞧有几种形状,枫的杨的柳的槐的各不相同。
秋声瑟瑟,一声风过,叶簌簌而下,那哗哗飘落之声可曾入耳。黄叶遍地,漫步其上,那阵阵清脆的音乐可曾动心。南飞的雁阵掠过,成群的天鹅逗留,它们鸣叫又是如何的雄壮。去听萧萧风声绵绵雨声唧唧虫声,去听田野里丰收的歌声。
其次要融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要让孩子们把自己热爱喜欢之情渗透进去,以求达到身临其境,而不是冷眼旁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就需要孩子们在描写时置身其中,让自己的心灵为笔下之景泛起情感的涟漪。
也许红叶飘零会引起你一声轻轻的叹息,也许大雁南飞带去你声声问候,也许那秋天傲然的菊令你肃然起敬,也许那残荷枯枝里有你最美的希望。秋雨的清凉令思绪翻飞,秋阳的柔和令心神沉静,秋风的絮语或是诗,秋云的飘逸更是画。只有醉于其中才能感受到那份美,也才能抒写那份情。
再次让孩子们在秋光里留下他们最美的身影,其实秋天有好多好玩的。采集落叶做书签,拣拾叶茎比试“拔牛筋”,去看看大山里秋的壮丽,徒步丈量秋的美。或者是在秋天的田野里集体烧土豆烧玉米吃,或趁水还不太凉去河边钓钓鱼亦或看夕阳晚霞。只有让他们走进秋光里,才更能写出最感人的细节。
请孩子们爱上秋天,爱上自然,就一定能把一切的美流于笔端。
绘景状物一定要用“五觉法”。
对中国人来说,“秋”自古及今都是文学的主题之一。“袅袅兮秋风”“八月秋高风怒号”“红藕香残玉簟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春女思,秋士悲”等等,一读之下,我们就会为之感动、触动。
对小学生、初中生来说,描写四季景色也是重要的作文训练。这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观察、描写、抒情等能力。
不过这个题目太大,写作之前必须将它细化,确定是全景式描写秋天,还是描写秋天里的一两种事物。
我用思维导图来展示一下可以写作的对象:
你看,这么多可以描写的对象。写作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来写。
确定描写对象之后,就要对它进行认真观察,这可是写好秋天的关键哦。绘景状物,有一种方法特别有用,叫“五觉法”,也就是说,绘景状物时,我们要调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观察,来感受。
欧阳修的名篇《秋声赋》,可就是动用了好几种感官来写秋天的哟。
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视觉】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触觉】它的意境寂寞冷落,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听觉】
用三种感官来写秋天,就让我们对秋天的感受变得非常丰富、立体。
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审题立意的技巧?
审题立意是写作下笔前,要花很大心思,研究琢磨的事情,也就是“打腹稿”的过程,是构思文章的前提,是“方向”性的大问题!
审题立意,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具体要求、(包括材料、文字要求、图表要求等)弄清写作的表面指向和深含的具体意思,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以及材料的安排和开头、结尾的布局。
审题能力其实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牵扯到字词理解、阅读分析、想象联想、综合概括、社会实践经历等方面)但一些审题技巧,还是有规律可寻,也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来提高审题能力。
1、命题作文:要找出题目的关键词,再读叙述要求,抓住关键字词提炼中心。
在审题时,透过复杂的句子,找出关键词语,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关键句常常有暗示中心的作用。是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能提高审题立意的准备性。如《父母的爱》主要在“爱”《生活的启示》关键在启示。
2、非命题作文:要分析材料,提炼中心,确定题目。
写材料作文时,(包括文字材料、表格、图画等)首先要读懂材料,分析材料给你的信息,进行推理透过现象看本质,由物及人进行合理想象,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生活体会、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此来立意,确定题目,写出既切题又有深度的文章。
3、兼顾修饰词,和次要因素,充分挖掘,培养审题的深刻性 。
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修饰词隐含的意思,才确定文章的内容范围,所以都要仔细思考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限制和要求,也要兼顾到,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
4、明确褒贬、确立感情基调。
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是让你顺着他们的指向去赞美、歌颂、肯定,还是引导你谴责、驳斥、否定?)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定自己的感情基调,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闲暇时偶尔翻看儿子的作文,索然无味,实在是不知所云,古人云:文贵立意。立意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主题宽泛许多。所以,立意是才是文章的灵魂,它决定着整篇文章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但是,如何提高文章的立意和格局呢?我觉得:
1 涉猎广泛,并且阅读与思考并行不悖。尚佳的作文不外乎是语言流畅,构思精妙,知识丰富,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观点新颖几个基本要素。大家不难看出,这其中的每一点都是来源于广泛的阅读与阅读后的深邃思考。
2 独辟蹊径,逆向思维。也就是在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认识的基础上,以原材料或者原题目的核心内容为基准,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实践证明:运用逆向思维,常常能够出奇制胜,脱颖而出 。
3 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化为平凡的、琐细的小事情和小事件,为大家难以落笔的笼统宽泛大题目找到一个精巧的突破口,从而做到一叶知秋,尺水兴澜。或者将“小我”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与社会风云以及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为一个真实的、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找到一个适宜的方式和路径。也就是以实写虚,从小角度写大境界。
标签: 小学作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