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家乡的风俗500字
范文一: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的传统习俗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今天,就让我带着你走进我的家乡,领略一下那历史悠久而传统的习俗——捣年糕。
年糕,年年“糕”升。在象山,年糕是家家户户过春节时必吃的食物。捣年糕虽然看起来简单,可是真正做起来却是费时费力。
村里的男人,先把米一升一斗地从米缸里取出来,浸泡在水里,等到米粒充分吸收了水分,彻底湿透以后,再把米捞起来过滤掉水分,晾一晾,然后才把这些米送到磨坊里磨成米粉。接着把磨好的米粉倒进一个特制的桶里,放到锅里蒸,待到厨房里的蒸气弥漫着米香时,米粉已经被蒸熟了。大力男人端起木桶快步走到木槽前,把一桶的米粉倒进木槽里,用木杵用力地捣,使木槽里的米粉变成膏状,再用力,使那些膏状物从一个方形的小口里挤出来,钻出长条,像是一条巨大的蚕从蛹里爬了出来。边上的妇女手里握了一把刀,刀上沾一些水,切成了一段段,再放到室外的竹板上晾起来,期间还要给它不断地翻身,等年糕完全变硬之后,就可以装入袋子里保存起来了。
家乡吃年糕也是一大特色。在年糕刚成型时,还冒着热气,黏黏的,撒上一些红糖,白糖,芝麻和桂花,年糕一下子变得又甜又糯,是我最喜欢的吃法。也有人喜欢吃咸的,放入榨菜丝包起来,这样吃甜丝丝,咸滋滋。
捣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生活艺术。
范文二: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小孩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来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小孩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在农村睡大炕有哪些有意思的事?
我先说一说火炕,建国前,东北土匪横行,时局动荡,人们为了安全,居住的土房屋里,大多都是南北火炕。
南炕父母住,北炕儿子儿媳住,那时候老人不论有几个儿子,儿子结婚后不分家。
屋子里有南北炕,冬天暖和,夏天却是热得要命。同时屋子里也显得特窄吧,去掉南北炕占去的面积,屋地的活动的面积,南北不足一丈宽。
南北炕最大的弊端是,夫妻俩做房事时受拘束,夜里尽管南北炕各有布帘挡着(俗称幔子)。
可是距离太近幔子又不隔音,甚至就连喘粗气,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如果夫妻俩,一不小心,再整出点其它啥动静来,肯定是难免不被对面炕上的人听到。
解放后,国泰民安了,小伙子结婚后,不愿意和父母在一起住,就盖房子分家,老式样的北炕,也就随之越来越少了。
多年以前,我们这有个姓杨的老头,他在解放前,职业是烧香的,因为他唱得好,工钱高,人们都叫他杨大劳绩。
老杨头就一个儿子,儿子在解放战争时期牺牲了,他也就成为了烈属。
他老伴去世的早,家里就他一个人,年龄也越来越大,大队(管理区)干部为了方便照顾他,就安排他来给大队部看屋。
正巧归我们大队管辖的小巴山屯,有一个姓邓的五保户家,老头去世了。邓家剩下老太太一个人,大队干部为了方便照顾她,给老太太保媒,介绍给了老杨头。
大队干部,找生产队长,用马车,把老邓太太接到大队,和老杨头一边给大队看屋,一边搭伙过日子。
大队为他们俩,腾出两间耳房(和正房连接的矮房子),并且派社员给搭火炕,搭锅台,结婚那天,大队书记当证婚人。
我们陇东人到现在都习惯睡炕,老年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土炕上度过的。最喜欢“麦面辣子菜籽油,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一般人家家里都有两三个炕。过去人穷,一家五六口人,睡在一个大炕上。如今一家人盖条被子、挤一个炕的情况少了,但有屋的地方基本都有炕,且炕都较大。一进屋里,半个房子被炕占着。
炕上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有一户人家,两口子和两个小儿子,晚上没事干,女人纳鞋垫,男人熬罐罐茶,两个儿子顶着被子在烙炕上“耍狮子”。正耍的欢,就觉地震了似的,天翻地覆,全家人从炕上掉下来,烫的直叫唤。拉灯一看,原来炕跳塌了,人陷进了炕洞。第二天重新找人盘炕,村上一些人见面就故意喊:“睡觉时悠着点,踢腾慢点,小心再掉炕洞里,把零件弄坏了。”
如果是家里人太多的话,男的睡一头,女的睡一头。有一家六口人,两口子和二男二女四个孩子,晚上睡觉时父亲母亲睡中间,父亲一边睡两个儿子,母亲一边睡两个女儿。3个人盖一床被子,三个男的头朝后墙睡。有时互相扯被子,天亮的时候,往往两口子没有被子盖,互相抱着脚睡得正香。有时半夜里一个儿子大声叫唤,点灯一看,原来一个儿子被挤下了炕,睡在地上喊呢。有时一个孩子卷走了被子或者被子掉下炕了,天亮时全家人不盖被子躺在光溜溜的席子上,十分壮观。
以前如果遇到娶媳妇,那怕屋里有现成的炕,也要将旧炕打掉重盘个新炕。“新人睡新炕,家里财火旺。新炕新被盖,娃娃来得快。”结婚当天晚上,村里闹洞房的小伙子半夜三更翻墙进来,取掉门外墙上的炕眼门,扔进一串鞭炮,炕洞里噼里啪啦响得新人睡不着觉。有的小伙子用草塞住烟筒,小两口呛得只能把门开大透风,他们则冲进新房调笑。有的索性从炕眼门里填进大量柴草,把新郎新娘烙得睡不下,只能躺在被子上或蹲在炕角,整夜折腾的睡不了觉。
炕是我们陇东农村人的乐园,承载着乡亲的梦,诉说着他们的幸福和善良。
顺便说一句,我现在正睡在老家的烙炕上,用手机写文章,太舒服了。
不怕朋友们笑话,当年结婚的时候,我就是睡的大炕,而且新婚之夜,不知怎么搞的?炕的正中间压塌了!……差一点引起火灾!
早上做饭时,闻着有一股烧焦的味道,掀开门帘一看,才发现炕上的羊毛毡条,已经烧着了!……
那天早上, 早早起来就去了地里,正是秋收种麦大忙时节,几个叔伯兄弟,也帮助去干活,回家吃饭的时候,看到扔在门外的炕单子,和屋里的味道,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哥几个吃完饭,就各自回家了,临走的时候,几个叔伯大哥,投来异样的眼光,怪怪的感觉,走在最后的叔伯弟弟,朝我笑嘻嘻的使了个鬼脸,说:哥,你真行!晚上把炕都干塌了!今晚一定要悠着点啊!……
送走哥几个,回到屋里,妻子正收拾房间,一言不发,好像挺不高兴的样子!我一看那炕上的惨状,黑乎乎的烟熏火燎的样子,两个土坯已经塌了下去!
我问妻子怎么回事?她一言不发,继续整理房间,我说这么不高兴?她说能高兴起了吗?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我们……!若不是发现的早,可能就出大问题了!好在只是把炕单子烧了个窟窿,羊毛毡条不像棉质材料,那么易燃!……
最让人尴尬无语的是,晚上我和妻子并没有,像人们常说的春宵一刻!因为她身体不适!几天婚事的忙碌,只想痛痛快快睡上一觉!
也没有在意什么时候,也许是闹洞房的小伙伴们,不小心踩踏造成的原因吧!
反正感觉挺无辜的,还有点冤枉!又很无奈的,说什么都是多余苍白的,事实摆在面前了!解释有意义吗?
再说也没有必要解释吧?!
随你们怎么去想吧!越丰富越好!开心快乐就好!!
标签: 20年后的家乡作文500字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