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好一篇文章的写作?哪里有好的素材?
作文材料基本有三类:一是语言材料,二是生活材料,三是知识材料。 那么,中学生如何积累以上三类材料呢?
1、从观察中积累。 要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参加远足、郊游。多看电视、电影,及时捕捉其中的动情点,闪光点。观察事物的动态和静态;观察大自然的各种色彩;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观察事情发生的环境、场面。总之,处处留心皆学问。
2、从阅读中积累。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何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一个“破”字,也就是把书读透了,把别人的东西消化成了自己的东西。书籍报刊是作文材料的另一个丰富源泉。像故事会,科技科幻类、历史类、童话类、天文地理类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读时注意仔细品味、吸取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从各类书籍中吸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还要注意勤做笔记,养成坚持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3、从写作中积累。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2 / 3 鲁迅说:“文章应当怎样做,我说不出”,“是由于多写和练习”,这里的“多 第1页 写和练习”是第一要素。光读书不动笔,容易形成“眼高手低”。所以,长期坚持练笔,对写好文章至关重要。观察生活时,每有所得,应及时做好观察笔记;阅读书籍,力求在读中有所感悟,努力写好读书笔记。也可以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长日久,文笔自然会鲜活灵动,佳作纷呈。 如果我们有深厚的知识积累、素材积累,有丰富的人生体验、社会经验,你的笔下一定会源源不断地淘出许多金子来。
从哪些地方搜集写作素材?怎样才能有东西可写?
从哪些地方收集创作素材?怎样才能有东西可写?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看到上面的提问,我想起了这句诗。
经常写文章的人都知道,要想把文章写好,平时积累有多重要。
好文章必定是有东西的。要想写文章的时候有东西可写,平时就必须多收集素材。
对于写作的人来说,素材犹如厨师选用的食材,厨师要想烹饪出味美可口的饭菜,首先必须有食材。技术再好的厨师一旦没有食材,那就如无米之炊。写作也是一样的,有大量的素材,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
关于收集创作素材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做有心人,注意观察。有人说是人都有心,但此心非彼心。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平时对身边的人、事、物,要留心,要用心仔细观察。对什么都漠不关心的人,连旁观者都不是,怎么可能写出好文章?这个社会变化太快,许多美好的、丑陋的事物都可能稍纵即逝,你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既发现美,也不放过丑,许多事物才会烂熟于心。做生活的热心人,时刻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你才会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乐趣,随时随地发现和找到于你有用的东西。
二是要做有脑人,认真思考。有人说,谁没有脑啊?此脑非彼脑。又有人说,收集创作素材只要拿来就是,还没到写的时候,用不着思考。这不对。每个人都是有大脑的人,但并非每个人都会思考,尤其是写作的人,更需要多动脑多思考。用心观察人、事、物,并非什么东西都往自己记忆的仓库里塞,而是要动脑筋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会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样你才会收集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只有多思考,认真思考,你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明辨是非,于纷繁中理清头绪,于芜杂中发现金华。
三是要做有情人,积极参与。有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是此情非彼情。这里说的是要做生活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凡事要主动,要积极,主动人生成大事,参与进去才知情。你只是旁观,你就可能只看到表象,你就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主动伸出触须,才能探知事物的温度湿度密度和强度,进而知晓其深度广度高度和精度。你有情,你积极参与,则一切都可能离你很近,否则,你就是旁观者,你就是局外人,你不明就里,就难以准确判断,难以把握规律。
四是要做有手人,迅速抓取。有人说谁没有手啊?此手也非彼手。这里指的是看到了就要及时、迅速地抓取,拿到手里才是自己的。就像记者抢新闻一样,速度第一,时间就是金钱!所以要勤动手,网络上搜索,书本上查找,笔头上记录,音像上录制,图片上拍摄,这都离不开一双勤快的手。比如走在路上突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或事件情景,你不跟踪你不拍摄,突然有灵感闪现,你不记录你不在意,那可是稍纵即逝的。天予不取,愚人也!
当然了,创作素材收集得多了,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百句空言不如一个行动。以上说的谨供参考,关键还是要多读、多看、多思、多写,慢慢的就有经验了。
标签: 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