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毛泽东诗词,哪一首意境最深?
头条问答原创:
毛泽东诗词中意境最深的,当属其千古名篇《沁园春.雪》。诗词内容如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王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骚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一九三六年春。当时红军成立的抗日东征部队途中驻扎在陕北的一个小村庄,期间遇到下大雪。
从词面上看,词的上阕是写雪景。毛主席以他独特的语言才华,将雪景写得场面宏大,气象万千,壮丽无比。下阕是抒情。面对宏大而妖娆的雪景,毛主席想到了几千年来,多少豪杰在为它奋斗和献身。并且逐一点评了主要英雄人物的优劣与得失。以“先抑后扬”的写法,将下阕的点评重点留在了最后,就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名句上。强调几千年历史上所谓的英雄早已消失了,而真正的英雄人物是当今的共产党人、革命红军,以及劳动群众。这是全首诗词的“词(句)眼”,亦即全诗词的思想重心(又叫意境)之处。所以说诗词的意境,实际上就是作者的思想境界。思想家毛主席以短短的三言两语,就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以及个人观感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诗词意境,已经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位诗词名家,并成为毛主席诗词的头牌之作且蜚声中外。
我认为毛泽东《七律·答友人》意境最深。
这首诗词原句如下: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首诗词白话文释义如下:
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飞,十分壮观,莫不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娥皇与女英,乘着微风,翩翩飞身下到翠微青山。传说中,九嶷山上有娥皇峰与女英峰。
斑竹上斑痕清晰可见,莫不是留下了她们的眼泪。那一片片红霞,格外壮美,原来是天风织成的绚丽衣衫。
广阔的洞庭湖,波涛汹涌,浩浩荡荡,卷起雪天一样的白色浪花。橘子洲一长岛上歌声不断,十分动听,可以称得上是,感天动地。
我将为此,而梦回大地,梦见祖国辽阔的河山,梦见芙蓉盛开的家乡,梦见清晨太阳的光辉。
这首诗词意境分折:
一是何为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二是意境以意象为基础。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这首诗的意象:九嶷山、白云、帝子、翠微、斑竹、红霞、洞庭、波涌,等等,都是意象。
三是意象组合构成诗的意境。意象组合,创造出“意与境谐”诗的艺术境界。例如,“”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斑竹与泪水组合,红霞与百重衣组合,就构成了诗的意境。
最爱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毛主席不仅是近代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而且还是最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词意境高远、磅礴大气,脍炙人口,为众多诗词爱好者所喜爱。在主席公开发表的诗词作品中,认人记忆深刻,意境深远的当属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晚刊》的一首《沁园春•雪》。毛主席的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爆了国统区的文人骚客,让大家领略到了主席的文人风采和领袖气概。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重温一下这首惊世骇俗之作品。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这首诗词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6年2月,毛主席率领部队东征时,在清涧县袁家沟创作的。据史料记载,2月5日至20日,毛主席在袁家沟住了15天。期间,下了一场大雪,白雪皑皑,冰封雪盖,一时引发了主席的诗兴。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主席以惊人的胆识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应诗人柳亚子的要求,主席抄录了昔日所作的《沁园春•雪》相赠。柳亚子看后大为感动,即兴也和了一首,在征得毛主席同意后,柳亚子将诗词发表了。整个重庆山城为之轰动,据说,当时,蒋介石看了报纸之后,惊得报纸都掉到地上了。蒋介石随即召集了一帮文人撰写诗词,以图压倒毛泽东的这首词,但当时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越。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主席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人物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与广阔雄气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框,表达了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穿越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表达了无产阶级傲世苍穹,要做世界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标签: 那一次我真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