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教书中如何育人,育人中如何教书?
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的最起码的职责。只教书不育人,最多只能算一个教书匠,还不配教师的称号。
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既是一种知识的输出和输入的关系,又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观念、学术理论和思维方法的过程。所以,教书与育人是密不可分的。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一个不重视育人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重视育人的教学活动,不会是最优化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在如今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不只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有育人的因素,更应该是育人的纽带。
教师要认真地研究教育对象,然后再在教学过程中从内容和方法上都要渗透育儿的因素和环节,这才算得上成功的教学。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个人物欲和个人荣誉感都比较强。喜欢对时局发议论、谈看法,思维惰性很小,但思维的精度深度不够,发议论的方式方法有时也不妥。青年学生不是不好管,不是对教书育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抵触情绪,而是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需要改进。要把教育人的工作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需要做到润物于无声。
教书育人不仅要在教学中渗透,也要把教书育人的工作渗透到课堂之外,适当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如参观烈士纪念馆,社会调查等,这些社会活动,学生很乐于参加,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还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地位,实行民主教学,要和学生交朋友,正确引导,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要使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身修养,真正为人师表,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学生。教书育人工作绝不是嘴皮子功夫,而应该是扎扎实实的、活生生的模范行为。
说到教书育人,有一个误区,就是由学校、教师大包大揽,既教书又育人。社会、家庭都将焦点对准教师,翘首以盼学子成才。诡异的是,真的出了人才,许多家庭又都将功劳记在自己这边。谢师是形式,实质还是父母、家庭、孩子自身的努力之功。而一旦孩子的学业荒废,前途堪忧,多半归罪于学校办学烂,教师无能。
付出与回报,尽责与权益,从来是对等的。以上社会怪象,看似怪,实为合理,但不是“存在即合理”这么简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明了教育的真谛: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人才的养成需要百年,不是夸张,而是点中要害,即一个人的成才,根基在家庭,不要放大学校教育的作用。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前一个“教”说的是育人;后一个“教”说的是教书。我们绝不要轻易忽视古人的智慧,因为那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今天一线教师,越来越看清楚了:好的学校教育,可以给有好的家教的孩子锦上添花,却不可以给家教烂的孩子雪中送炭。
学校教育既教书又育人,当然不错,但是要分清权重大小,做到心中有数,绝不可自以为万能。一味的大包大揽,甚至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己任,是极其错误的。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错误蔓延开来,正在加剧家校矛盾,使尊师重教沦为笑话;远期必将模糊教育的本真,于我们的百年大计极为不利。
教书育人似乎不可分割,教书的同时也在育人,关键是你怎么教书,怎么育人,即用什么方式教,育什么样的人。教书育人也有不同层次,不同境界。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对教育有正确的理解,才能践行为国育才,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责。如果仅仅把教书当成一个职业,当成谋生的手段,也只能是一个“句读”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现代教育,学科分类分明,不同的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各科老师自然会根据学科特点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教书中如何育人?
首先,教师对所教之书有透彻的理解,才能将书中的道理(原理)、思想、情感、智慧和美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启发和熏陶,培养优良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其次,教师要利用书去开发学生的智力,注重思维训练,提高思维品质,让学生能分析综合,统筹兼顾,提高效率,解决疑难,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将书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自身能力,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肩负起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育人中如何教书?
育人中教书要做学生的表率。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引导者,为人师表,就要对学生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以此来感化学生,改变学生。也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育人中教书要注重养成教育。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要指导学生遵循书中的道理去生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育人中教书教学需艺术魅力。书是有魅力的,教书的人应展现出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使教学具有艺术魅力,从而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让其对学问有信仰,有追求,有领悟。
总而言之,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中有育人,育人中可教书,二者密不可分,辩证统一。要实现教书育人的最佳境界,不仅要充分发挥书作用,更要发挥人的作用。
谢邀。教师对孩子的作用或影响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讲,一是教书,二是育人。教书是育人的基础,育人是教书的目的。
教书就是教课本、传授知识。一般地讲,自然学科象数理科,传授学科知识的目标要求突出;而社会学科如政史科,育人的作用更为直接。但无论自然学科,还是社会学科,作为教材,按素质教育要求,从课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到各科知识的传授、考试等,育人的目标都必须贯穿其中,而且要成为各环节的高层次目标。当然,教师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本身,也是让学生增长才干、增长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认知世界、接受教育的基本能力,但这也绝不意味着“死教死学”,单纯为学知识而教知识,片面、机械地教书,有意或无意地忽视教材的育人功能。
育人,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书的目的就是育人。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必须是个完整的概念!教师要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正向建构者,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我国的教育方针充分彰显了教育的育人职能。教师应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
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职业是神圣的,使命是光荣的!做个真正的好教师是幸福的。所以,在当下,教师不要流于庸俗,坠入功利主义深渊;不要跪着教书,教育教学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墨守成规,甘做知识的”容器”和”搬运工。而要挺起脊梁,昂首阔步,不断加强学习和师德修养,提高政治业务综合素质,煅造过硬本领和人格魅力,在艺术地教学、有效地传授知识的同时,义无反顾,更多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能。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育人。
标签: 愚公移山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