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满分范文《生活在树上》?
您好谢邀!8月2日,浙江省2020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网友热议,有的非常推崇考生才华,认为该文引经据典,思想深刻,有的网友持反对意见,认为文以载道,通俗易懂才是好文章,如此晦涩深奥,有故居炫技的嫌疑,不值得提倡,判为满分,殊为不当等犀利言辞,各个大学教授及文学大家对此也都作出了评论。
作文开篇就是哲学家海德格尔,文中还引用了哲学家麦金泰尔以及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特别是用了许多生僻词,如:嚆矢,肯綮、祓魅、婞直等,全文读起来根本没有办法按照日常思维惯性来理解,并且很晦涩,给人的感觉是在读一篇当代八股文。
逐字逐句的认真阅读后,会发现作文的核心思想大概是想表达年轻人的傲慢、张狂,只是因为年轻缺乏阅历,向往自由,对生活的复杂性不断对抗和妥协。年轻人有朝气、有傲气是对的,但也要对自己、对人类、对社会体制的充分认知,就像《树上的伯爵》里的柯西莫也是要脚踏实地的。简单的人生道理被这位考生用拗口的语句和堆砌的生僻字包裹,然后再用哲学的手法推上一个高度,相信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在咬文嚼字、不说人话,甚至是标新立异、有悖常理。
高考作文最应该考察的是学生的诚实、诚恳的品性和真才实学。这篇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39分,但后面两位老都给了55高分,经商议后最终被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还有阅卷老师直言不建议学生模仿。
我觉得文章写出来是给大众读的,不是给小众读的,这是文章基本的社会价值;平白如话是写作的至高境界,这句话仍然没有过时;读书多,记得的专业术语多,不等于有思想,不等于会写作文。我想,浙江满分作文鼓吹的是晦涩文风是一种病态,在我国文学史上曾遭批判,重拾历史沉渣,对语文教育贻害无穷。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一篇高考作文成为热点,说明它的与众不同。怪不得评卷老师之间有分歧呢,一个39分,一个55分,最后还是评卷组研究,认为此文不俗,判定满分,评价颇高。
许多人看了这篇作文,都被惊呆了,一堆不常用的词汇,什么嚆矢、振翮、婞直、玉墀、孜孜疙疙;还有翻译的词汇,祓魅(祛魅)、赋魅;同时出现好几个外国作家、哲学家的名字,卡尔维诺、切斯瓦夫.米沃什、尼采、海德格尔、维特斯坦根。涉及古今中外,文学、哲学,可谓洋洋洒洒。
其实,这篇作文说的道理很简单,就是说生活要有理想,但又不能脱离现实,找到其中的平衡才是最好的生活。
卡尔维诺的小说“树上的伯爵”说的就是追求自由、理想生活的人,还是离不开现实生活的。
这篇作文从立意上来说,并无高深之处,而且一直围绕理想与现实展开来写,只是把话说得比较玄。
写文章一般是两个目的,写给自己或写给别人。写给自己,自可无拘无束,密码符号病句都行,写给别人,就要符合大家习惯。要简洁、表意清楚、符合语法逻辑。比如文中“薄脊”一词,人们就不懂,“薄瘠”“贫瘠”“瘠薄”都是土地不肥沃或贫乏微薄的意思,但“薄脊”是啥呢?单薄的脊梁吗?还有一个词“觉感”,大家都知道有个常用词是“感觉”,是心理学的词汇。但是写成“觉感”,就让人感觉深奥了。也可以这样理解,“感觉”,是先感知,再觉悟。那么“觉感”就是先觉悟,后感知,但不符合规律的。莫不是佛教用语?研究佛学的高人也许知道。
但是,必须承认,这名同学读了许多书,这是值得赞扬的。在考场上,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想起好几个外国作家、哲学家的名字,并且写出两句原话,这是真读书的表现。否则,高考如此紧张,一般人围绕一个主题,是想不起来这么多信息的。
从提倡读书这个角度,得高分是应该的,从作文角度给满分,是不合适的。因为大家都看不懂的文章,还有什么意义呢?而且这种文风根本不值得鼓励。非要把你挺“倔强,刚直”,写成你挺“婞直”,弄得大家还得现百度,没准批卷老师也蒙圈呢,你说有啥好处?
这篇作文已经给满分了,但此风不可长,高考还是要说当代语言。即使是读书,也不提倡过早读那些晦涩难懂的书,引用只言片语,很容易断章取义,成年以后再读,应该更好。
标签: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