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小孩认为读书是为父母、老师而读?真的是这样吗?
教育方式决定孩子的认知。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路边有一个乞丐,很脏,很冷。第一个带着孩子走过他的母亲说,孩子快走,你看他这么脏,真的臭死了。第二个带着孩子走过的母亲,给了孩子一个硬币,让孩子送给了乞丐,她告诉孩子,这只能帮助他一时,如果想让这样的可怜人变得更少,只能自己努力学习,有经济和权力才能改变自己和更多人的生活。
孩子不论聪明与笨拙,他都是一张白纸,是父母和老师在上面进行书写和涂画。
当孩子每天被父母和老师催促着学习,监督着成绩,他丝毫感觉不到学些的快乐,也不明白自己为了什么学习,那么他只能把学习的理由放在为了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认可和表扬上。
当孩子们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甚至只是单纯的为了父母开心而学习的时候,那么他的学习真的就是为了,父母和老师。
弟弟初三毕业的成绩很不理想,他的想法就像问题中的孩子一样,他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也不明白今天的努力会带来明天的什么。
甚至到了高一都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高一寒假的时候我让妈妈把他带到哈尔滨,让他看看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的人有什么不一样,并且感受几个不同档次的旅馆、宾馆、酒店。
回家后我告诉弟弟,我和父母能为他做什么,而剩下的只能依靠他自己去争取,如果他想一直生活的好,并且以后能帮助我承担照顾父母的责任,他就必须“强大”自己。
这个方法很有效,弟弟的学习主动性上来了,他知道他的奋斗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以后能够帮助我和父母,我曾开玩笑的说,如果将来你当了哪个城市的市长,也许我可以去你的城市开个小公司。
曾认真的看过一篇文章,出自一个博士母亲的手写,她和她的丈夫都是名校的博士,但是他的孩子却不是学习的材料,她也曾怒发冲冠的对待孩子,也曾责备甚至打骂,她不理解这么优秀的父母,为什么会有这么笨拙的孩子。但是当她接受一切变得心平气和起来,她发现她的孩子有很多优点,比方说会做饭,家务做的也特别好。
她开始肯定孩子在家庭上的付出,和对父母的关爱,每天都在享受孩子的成长,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孩子变了,变得会主动学习了。
我的回答是:不应该是这样的,但因为某些原因确实会造成孩子这样认为。
分析原因之前,不妨站在孩子的立场做个填空题:
现在的小孩认为读书是为了父母、老师的 而读 ?
把奖励、关注、表扬、爱填进去,是不是毫不违和而真实?
接下来站在父母、老师的立场做个填空题:
现在的父母、家长认为读书是为了孩子的 而读?
把好成绩、好品格、好前途、好未来填进去,是不是很贴合父母、家长的真实愿望。
你看,只要孩子把好成绩、好品格、好前途、好未来交给父母、老师,就能换取父母、老师的奖励、关注、表扬和爱,双方都喜笑颜开,双赢!
这真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但是当孩子没有好成绩、好品格、好前途、好未来的时候,父母、老师还会给予奖励、关注、表扬和爱吗?
大多数情况下,答案都是否定的。
此时,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家长认可的只是好成绩,而不是孩子本身,父母、老师对孩子的爱只是一种交换。
想想成人的世界,当我们不好好工作、对公司没价值就会被公司裁减,我们也会认为我们只是为公司工作,我们用工作换取报酬罢了。
既然如此孩子当然也会认为读书是为了父母、老师。
这是孩子对世界的构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真实。
标签: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