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历史上有哪些名将?
陕西历史上在国民党军队中也是人才济济,在抗日战争中,这些将领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狠狠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嚣张气焰,保卫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收复了失地,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麟征(1905—1980),原陕西鄠县(西安市鄠邑区)人,曾任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陆军中将,黄埔一期毕业,生性傲岸,有陕西冷娃之称,历经过北伐战争。在抗战中,他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在古北口与日军西义一的第八师团血战三天,守住了阵地。在保定战役中,他指挥部队夜袭机场,烧毁日本飞机10余架,缴获大批枪械弹药。1938年春率部参加台儿庄会战,关麟征指挥部队发起对日军第10师团濑谷旅团的进攻,从台儿庄北面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将日军国崎支队包围在码头镇西的北涝沟,给敌以重创,仅日军四一、四二联队伤亡就达一千四百多人。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一期,参加过北伐,是蒋介石的嫡系,在长城抗战、淞沪抗战中,率部与日寇英勇作战。在桂南会战中,他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在淮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
孙蔚如(1896--1979),西安市灞桥镇豁口村人,西北军杨虎城的部下,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全过程,在杨虎城离陕后,成为西北军的领帅人物。在抗日战争中,作为31军团长,率部开赶晋西南抗日一线,立马中条山,保卫黄河。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日寇先后对中条山防地进行了十一次猖狂的进攻,其中以“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悲壮!但孙蔚如坚持寸士必争,血战到底,绝不后退,虽然伤亡惨重,但死死拖住了日军,使日军始终没有渡过黄河,进入陕西。
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国耻,不忘在抗战中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英雄。不喜勿喷。
西安事变后,陕西籍将领杨虎城一手拉起的第十七路军被撤销了番号,原所属部队之第七军和第四十九旅先后脱离了十七路军建制投靠了蒋。在老上级进退两难之际,刚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陕西省主席的西安冷娃孙蔚如,奉命杨虎城之命保住第十七路军血脉,将剩余的部队缩编为了38军建制,大部分都是由陕西子弟组建而成,由孙蔚如兼任军长,仍聚集了一些陕西籍将领,包括来自西安的第17师师长赵寿山、警备旅第二旅旅长孔从洲及529旅旅长许权中。
西安冷娃孙蔚如将军
抗战爆发后,孙蔚如率领38军主力赵寿山的第17师、李振西的第177师及许权中的529旅等部开往华北抗日前线,其中许权中(后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529旅在忻口战役中正面阵地坚持了十五天,损失惨重;赵寿山率领17师在娘子关血战日军九个昼夜,李振西(甘肃人)亲自率部冲入阵地以日军肉搏。孙蔚如率领的第38军首战便打出了三秦子弟的威风,受到了第二战区副总司令卫立煌的嘉奖。
许权中
1938年6月,蒋介石把孙蔚如调到了位于山西南部的中条山,可谓别有用心,中条山是黄河的一道天然防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对我们来说可谓进可攻、退可守,对日军就来说是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因此视为了心腹之患,双方终免不了一场恶战。蒋介石此举不仅借故可免去了孙蔚如陕西省主席一职,也将杨虎城留下的唯一血脉驱出故土,借助他人手段消耗蒋眼中所谓的杂牌军,是蒋委员长一贯采用的手段。
同时将第38军被改编成了第31军团,孙蔚如任军团长,下辖赵寿山的第38军和李兴中(天津人)第96军及教导团等部,是一支由三万余人陕西冷娃组成的队伍,由朝邑东渡黄河开往晋南中条山抗日前线。令孙蔚如没想到的是,他率领的第31军团从此便和日军展开了长达两年多的拉锯战,虽然多次粉碎了日军组织的进攻,但第31军团部损失惨重,约有两万人三秦子弟长眠在了中条山脚下及黄河岸边。
孔从洲
徐州会战结束后,日军西路军兵锋直指黄河风陵渡,直逼西安城。风陵渡位于中条山西端,东转角连接着华北、西北及华中三地之要津,而风陵渡的门户蒲州城地处于开阔地带,很适合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展开作战。趁第31军团立足未稳时,日军第20师团便向蒲州直补,孙蔚如率部拼死抵抗,由于装备落后,日军很快就占领了风陵渡,但是日军担心中条山防线的国军会切段其后路,因此不敢擅自东渡黄河。
1939年初,第31军团被改编成第四集团军,孙蔚如任集团军司令,由于风陵渡之战部队消耗太大,要守住中条山必须补充部队和提高战斗力,因此,孙蔚如接受了38军军长赵寿山的大胆建议,邀请八路军协助作战并帮助整训部队和培养干部。于6月初,日军集结了三万余人在战机和坦克的火力支援下对中条山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一场血战在所难免了。经过了近半个月的血战,第四集团军以伤亡七千余人的代价击退了日军。
赵寿山
标签: 光辉历程观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