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阁体书法包括大楷行书和草书吗?为什么?
解答馆阁体书法包括大楷行书和草书吗?为什么?这个题目,首先涉及什么叫馆阁体的问题。
通常来讲,什么叫馆阁体?一般来说是指流行于明清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特指楷书而言,是一种方正、光沼、乌黑、大小一聚的明代官场书体。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馆阁体”。
从馆阁体的概念来看,大楷行书和草书都不应该包括在其中。
但是,我们从狭义方面来理解,馆阁体特指楷书,特别是小楷包括在其中的。而大楷包括馆阁体中与否,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就是用馆阁体笔法、结构书写大楷,这样的大楷,也属于僵硬刻板,没有活力,不能以畅情适意,在这样的一种情况是可以包括在馆阁体之中的,至少可以是馆阁体化的大楷。
为什么呢,我个人觉得,原因是这样的,书体的形成的因果是挺复杂的,是社会文化发展中,表现在文字的传承演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不间断的产物。
我们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辩证的、历史的来看待,才能真正梳理真伪,得出正确答案。同样,对待馆阁体包括大楷行书和草书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点说是不包括或包括。我的看法不一定准,但就个人的理解,觉得有几点值得商榷。
一,从历史更迭的视角看。
馆阁体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汉秦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至永乐、正统年间,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先后入职翰林院和文渊阁,写了大量的制诰碑版,以姿美匀整为工,号称“博大昌明之体”,即台阁体。由此可见,碑版上的字大都是馆阁体,不论大楷和小楷的。
二,从历史古迹留存的文物来看。
故宫,颐和园里的字迹,很多是馆阁体,原因是馆阁体作为官方使用的一种书体,强调共性和规范,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就馆阁体千人一面的俗气,局限了书法创新。这点看大楷行书和草书也不能到处流俗,各处景观是展览体,各个展览是流行风,江湖体横行。这或许也是为破处馆阁体的另一种翻版吧。
综上所述,通过馆阁体历史作用的分析,看到馆阁体的审美观,给明清时期的书法演化,带来的对书法诸体的促进,也是功不可没。并影响到我们当代的书法,特别是给小楷的笔法、结构的有许多的借鉴。
标签: 颐和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