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评价鲁迅的文章?
如何评价鲁迅的文章?这是个很大的题目,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评价,我认为:
1、鲁迅的文章数量众多,影响广泛。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他的文章应包括他写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数百万字。还在七十年代,我就有幸购得一套鲁迅全集(20卷)。中国近现代文学家中,象鲁迅这样作品众多的还为数不多。鲁迅不仅作品多,而且影响广泛,他的作品除在中国大量印刷出版,多篇收入教科书,从三十年代开始,鲁迅作品就被译成外文,在国外大量发行。包括英美俄等国,直到近些年他的小说如《孔已己》、《药》等还仍然在翻译出版在国外发行。
2、鲁迅的文章博大精深,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我从青年时期就十分喜欢读鲁迅的作品,如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祥林嫂》、《孔已己》等,还有他的杂文、旧体诗。给我的印象是,鲁迅所有作品思想都极为深刻,具有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性高度,特别是他以独特视角,看到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揭露了时代和人性丑恶的一面,催人警醒。他对社会黑暗势力深恶痛绝,鞭打怒骂,特别是他的杂文,犹如匕首投枪,扔向黑暗势力。所以毛主席历来对鲁迅高度评价,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并特别强调,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毛主席在三十年代就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鲁迅全集。
3、鲁迅的文章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无论他文章的思想内容还是语言文字,都是最中国化的。我非常喜欢他的旧体诗,他的诗数量不多,但每一首都是精品,堪称典范。特别是思想内涵丰富深刻,耐人寻味,充满情感,爱憎分别。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已成千古名句。
以上是我对鲁迅文章的初浅看法,欢迎批评交流。
说心里话,你对鲁迅的真实看法是什么?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确在面对自己的原配朱安身上,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他因为母亲而娶了朱安,可是娶回了家,他竟然离家出走,去寻求拯救社会及民族解放的真理。这一走就是一生一世,只到他去世,也没有再和朱安有夫妻之实。尽管他负责了朱安的生活费用,可是做为一个正常女人,她为鲁迅守了一辈子活寡,这是对一个正常女人及不公平的对待。做为一位思想进步的文人,他自己也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毒害,他没能勇敢地抗争封建制度,让朱安当时能有一个好的归宿,如果他当时做了和朱安离婚的事,并安排好了朱安的归宿,那么他更加高大,伟岸了。当然鲁迅未能和朱安离婚,也有许多说法说是朱安不愿意离开鲁迅。尽管是这样,在男权当道的时代,对于一个旧时代的女人,依然是不公平的。
伟人也是人,他的个性也许有瑕疵,但是和他一生对社会的贡献来讲,他的这些瑕疵更加说明伟人也是人,不是神,是人他就摆脱不了人的局限性,和在特定环境下无法挣脱现实的无奈。
说起对鲁迅的看法脑里就泛起几个形象。
1. 鲁迅小时候是个孝顺而调皮的孩子,这一形象主要来自小学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鲁迅回忆他自己的形象,一面是为了捉只斑蝥能把墙挖个洞的顽皮小孩。另一面又是每天要去药店给父亲抓药的懂事的小孩。
2. 鲁迅是个敏感而热血的青年。在《我的藤野先生》中。鲁迅记述了他在日本仙台学医的过程,在仙台他过的很好,他的老师藤野先生也对他很好,专门给他开了小灶,还教会了他认真做事的精神,但一段日本人杀害中国人的影片还是激起了那个少年的敏感神经和热血毅然弃医从文。走上了唤醒民众的道路。
3. 鲁迅是一个对进步青年十分同情的人。在《纪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对刘和珍和杨德群的死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和同情。先生在文中这样写道:“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11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4. 鲁迅对底层人民是充满同情的。在《祝福》中当作者与祥林嫂最后一次相遇中,祥林嫂问作者,“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作者一下子悚然了。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才能使得这个可怜的女人满意。只能唯唯诺诺的回了一句“也许有罢,——我想。”“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 “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鲁迅先生之所以如此窘迫。是担心那句话不对就会伤害了这个可怜的女人。
最后,鲁迅先生是民族的精神脊梁,一篇《阿Q正传》,就使得多少人芒刺在背。
标签: 我看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