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儒家学说为什么没有成为像佛教一样的宗教?
所有的宗教的形成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一个是对于神的信仰;另一个是对于不朽灵魂的信仰。
而孔子对这两个与宗教相关的基本原理:灵魂的不朽和上帝的存在,他要么加以否认,要么避而不谈。在先秦的时候,人们崇拜独一的“上帝”,而孔子则采用“天”这样一个含糊的称谓。他这么做一方面为无神论打开了方便之门;另一方面也为偶像崇拜打开了方便之门。
“敬鬼神而远之”就是他这两种作法的总结。敬鬼神,表明他对偶像崇拜的作法表示认可,这句话等于给偶像崇拜的做法赋予了权威性和优越性。而远之,表明他对这些鬼神无知,于是就不注重这些神神鬼鬼的思考,最终他把教导限制在人类切实的伦理和政治领域。
然而,当佛教进入中国的时候,就发现在中国的古书中存在一位至尊的上帝,实际上并没有受到广大民众的崇拜。人们更热衷于崇拜自然界的物体和人间的英雄,而这些所谓的神却没有一位对中国人具有强有力的影响,或能深入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并且佛教还发现,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敬保持着一种对于鬼魂的模糊信仰,但它很少会达到一种潜在的确信。这种确信的缺失导致人们把微弱的希望放在道士的炼丹术上,希望可以会发现某种能够战胜死亡的药物,可以使人达到长生不老,却缺乏对灵魂不朽的观念。
这两种宗教基本原理的缺失,导致儒教缺乏成为宗教的基础。于是佛教一进入中国就被接受,因它填补了中国人心中这两方面的缺失。
总的来说,儒家缺乏对灵魂与上帝的关注,是以道德代替宗教,问题是道德代替不了宗教。所以,佛教才以轮回、修行、涅槃等教导来抚慰中国人痛苦的灵魂。只不过,佛教强烈的宗教色彩慢慢被中国文化同化,从小乘走向大乘,从修行走向顿悟,越来越圣俗不分,越来越功利化和世俗化,最后并没有完成抚慰灵魂的神圣使命。
标签: 变色龙 教案